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一带一路”乐舞艺术研究学术创新论坛系列报道三导师论文宣讲与师生研讨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0-25  浏览次数: 1787

10月13日下午,在江苏师范大学测试中心300室进行了本次论坛“导师论文宣讲与师生研讨”单元的活动。

近年来,我国的乐舞艺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中国乐舞艺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载体性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人才,尤其是要培养高层次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本次江苏省研究生“一带一路”乐舞艺术研究学术创新论坛活动设置了“导师论文宣讲与师生互动环节单元,为研究生搭建乐舞研究的平台,开拓研究生的研究视野,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音乐与舞蹈研究生的研究水平。

    以下是进行论文宣讲导师的精彩掠影以及为我们提供的新思路、新观点。

1. 马东风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祭孔乐舞的历史沿革与当下意义》

马教授在论文宣读中提到祭孔乐舞自产生以来,至今已经流传两千余载。它是一种将礼、乐、歌、舞四位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主要内容是以祭祀万世师表孔夫子而专题创作的音乐和舞蹈。祭孔乐舞不仅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乐舞艺术,也是一种具有内涵的社会文化,它所包含仁德、礼乐思想不光闪烁儒家文化的光辉,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主要针对祭孔乐舞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力求促进它的发展与传承。

2. 李爱真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汉画像石音乐图像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的李爱真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到江苏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出土汉画像(砖)石中,呈现出距离我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百戏等,通过对具体汉画像的分析和研究,论述汉代这些主要的音乐艺术形式。

3. 相宁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现代遗存的汉代乐舞特性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

江苏师范大学的相宁副教授在起论文中指出汉代乐舞的静态和动态遗存是研究汉代乐舞的重要资料和依据。静态遗存以汉代墓葬祠堂出土的画像石(砖)、陶俑、玉器等为载体,而那些融于传统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祭祀等活动中以人为载体的遗存形式,则可称之为汉代乐舞的动态遗存。

4. 刘姬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黄帝祭祀乐舞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的刘姬娜教授在其论文中提到黄帝陵祭祀乐舞作为黄帝陵祭祀典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主题思想,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黄帝陵祭祀乐舞的内容、形式进行概述,从中华礼仪文化、舞台调度、服化道艺术三个方面对黄帝陵祭祀乐舞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5. 陈林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唐大曲结构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苏州科技大学的陈林副教授在起论文中讲到唐大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古至今,有大量的研究着力于此,为挖掘、传扬唐大曲做出了贡献。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古代音乐体裁的研究还需拓展。从古今研究的文献入手,综合历代各家的学说,提出运用切实可行的音乐分析方法,以文献研究和音乐本体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等方面,对这一古代乐种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新时期学科发展突破的建议。

6.魏琳琳教授,扬州大学《蒙汉杂居区少数民族节庆礼仪中的乐舞文化》

扬州大学的魏琳琳教授讲到在蒙汉杂居区的少数民族节庆礼仪中的乐舞文化中既有多元素、多地区、多族群融合的特质,呈现在整体性、区域性、地域性、层次性特征的中国传统音乐"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中。基于对民间艺人口述唱腔的记谱,关注二人台在现代社会其音乐风格的变化,这成为理解蒙汉杂居区民间音乐风格与社会变迁、社会-文化认同与音乐意义的决定性因素。

7. 板俊荣,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论商船上的曲唱艺术传播》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板俊荣教授在其宣讲的论文中提到流传数百年的散曲曲唱艺术在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认为已绝响。田野考察中,我们困惑于流传在许多地方的民间曲艺音乐中的部分大调(大曲)单曲曲牌音乐,其曲词是那样典雅,唱腔迤逦婉转,且合乎曲唱的步韵格律。基于对这些曲牌下诸多曲调、曲词的本体分析,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解读,当可判定部分牌子曲坐唱曲艺音乐中那些被称作"大调"或"大曲"的单曲曲牌,应该属于流传久远的散曲曲唱的留今音声形态。它们是文人和艺人长期合作下,"以文化乐"的经典民间艺术瑰宝。

8、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主持研究生主题研讨

图为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任语迟、张慧为参会者示范动作

图为板俊荣老师亲身体会中国舞与现代舞的不同

图为刘建教授为参会者分析中国乐舞实践的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关系

    参会研究生通过对优秀导师论文宣读的聆听,在乐舞艺术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受到很大启发。尤其是在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主持的参会师生研讨互动环节中,将学术氛围再一次推向高潮。来自不同院校的研究生们向刘建教授及在场的其他导师提出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对于这些问题,导师们都给予了相当详细的讲解。在此环节中,参会研究生从实践、理论到主题研讨都充分发挥了其能动性,充分体现出论坛具有的“师生交流”和“校校联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功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