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与当代大学生话音乐之一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07-12-11  浏览次数: 1328
              

                   

                  -----与当代大学生话音乐之一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向廿一世纪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

实事告诉我们,凡音乐教育发达的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强国,凡经济强国其音乐教育必将发达。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等都是例证。科技文化的进步越来越离不开艺术教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往往是地道的音乐爱好者。

音乐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先哲们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柏拉图说:“音乐能使他们具有敏锐觉察艺术或自然中的遗漏或错误的能力,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的多,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意道德观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他说:“这一切都表明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品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用它来培养青年一代”。

孔老夫子把乐作为他施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纲领,强调“礼乐并举”的教育观,认为音乐教育对于人的道德修养与审美修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提出天、地、人三位一体为万物之本的哲学命题。他的“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智)的一体化教育主张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性的“钢琴热”没有降温,我国从90年代以后“钢琴热”现象愈演愈热。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对音乐教育的普遍关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一种共识:学习钢琴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用来开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学习工具。首先,左右脑的联合运作并指挥左右手在不同音区中演奏不同的音乐;其二,你必须用眼睛视谱;其三,你必须用耳朵识别音高并校正音符;其四,你要用脚控制踏板,使你的演奏更符合要求;其五,演奏者心中必须有一个节奏、节拍的“计量器”;其六,你必须用感情来演奏乐谱,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表现音乐。试想,有哪一门学科能像钢琴那样全面调动孩子身心肌体的联合运作呢?没有,只有音乐!

亲爱的大学生们,去热爱音乐吧,不要因为“五音不全”的丑陋而不敢拥抱美丽善良的缪斯女神,只要你勇敢地走近她并真诚地说一声:我爱你!她也会轻轻地告诉你:I    love   you  too

 

   一、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音乐?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艺术有哪些特征?对此历来 争论颇多,观点迥异。但都承认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说:“就其本质而论,音乐是不能表现任何一点什么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音乐艺术与其它的艺术门类,例如文学、戏曲、美术等一样,要直接的、形象的、具体的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两种观点都忽略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采用“声音”这一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物质材料和方法构成艺术作品,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音乐采用的“声音”不同于自然界的声音,也不同于以声音为材料的语言,而是通过一定的选择,使用概括化、理想化、有序化的声音材料来组织音乐,在时间的流程中展示自我,抒发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给人以审美感受。因此它具有独特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与感受方式。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表明了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音乐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这一点不同于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音乐在时间范围内展演自己,在运动中不断地重复、发展与变化,通过各种要素的不同组合与分裂传递着不同的音频信息,给人以感官的刺激。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时空性、连续性和善变性。

从感受方式上来看,音乐又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罗曼·罗兰说:“音乐是情感的独白”。音乐作品最终必须作用于人,通过听觉才能被感受,发挥其艺术功效。在这个过程中,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创作,欣赏者是三度创作。倾听音乐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人听同一首音乐作品,感受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的。假如让孔老夫子听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不会感动地“泪流满面”,同样让托尔斯泰听《韶乐》也绝不会乐得“三月不知肉味”。“音乐是一个不可琢磨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它不能像其它艺术那样如此的具像化,可以准确地塑造一个形象或叙述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细节与过程。因此,音乐语言的必然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象征性与不确定性正是音乐美的发生基础,也是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根本所在。

 

二、音乐作品构成的要素

 

音乐作品要实现其审美价值,就要借助于一定的表现手段,即通过构成音乐作品的各要素的协同作用,来表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音乐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节拍、速度、力度、音区、调式、调性、复调、曲式、配器、织体等。它们是音乐作品中用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手段,互相配合,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些众多因素当中,又以旋律、节奏、和声与音色最为重要。

1、旋律,又叫曲调。在音乐表现上具有首要位置,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有表现意义的音的线条,是乐音的有组织的连续进行。旋律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进行三种形式。上行的旋律,适用于表现明朗、激动的情感,连续的上行,常用来表现情绪的逐渐高涨。下行的旋律,适用表现平静、伤感的情绪,连续的下行常表现情绪的逐渐平静、松弛、低落或不安。旋律的平行进行,即同音进行,常表现为安静、思考、等待的一种情感,有时受节奏的影响,还可以表达坚定有力、加强语气的效果。

音乐作品中使用的旋律,不单纯是上、下行或平行运动的旋律线条,而由有上行、下行和平行运动结合的综合体——波浪型,小波浪一般表现轻松活泼的情绪,大波浪则显得较为奔放与激动。

2、节奏,节奏与节拍相辅相成,是音乐的“骨骼”与“脉膊”。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和节拍的音乐作品是什么样子。节奏指各音在进行时所形成的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强弱的音,因而节奏与旋律二者是紧密结合的,是音乐构成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旋律中必然包含节奏,而节奏本身却具有其独立的表现意义。

速度是节奏的伴侣,同样的节奏在不同时间格式下运行,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要使音乐作品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必须按指定的速度演奏或演唱。一般说来,中速给人以自然、抒情之感;慢速长于表现平静、安详、沉思或忧伤;快速则给人以欢快、活泼、激动或紧张之感。音乐作品常用速度的变化来增强其表现力。

3、和弦的连续进行形成了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基本组成形式。把和声比作音乐的“血肉”是恰如其分的,只有有了血和肉,音乐才有了生命力。和声具有色彩性、功能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和弦进行的强弱关系,稳定与不稳定的定位与倾向、协和与不协和的释放与解决,音响效果的疏密浓淡的对比等,是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段,这些手段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具有深刻地哲理性、立体性与时空性。为深刻地揭示音乐主题和渲染主题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4、音色,顾名思义是指音的色彩或颜色。我们把它比喻成音乐的“外衣”,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和重要的音乐表现力。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各具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物质基础以及产生的泛音多少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发音体的物质基础好产生的泛音就多,音色就越好。相同高度、强度的音,由于音体或发音方法的不同使人感觉到不同质的音。所有的作曲家都把追求音色的完美和准确的音色表达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著名的音乐绘画大师里姆斯基·科萨可夫在他的调色板上把音乐的色彩调得让人兴奋不已,光彩照人。

 

  三、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体裁:文艺作品中表现形式的各种类别称为体裁。体裁是作品内容借以表现的外部形式。音乐的体裁也即音乐的品种,由于分类方式不同,音乐的品种可以说五花八门。它们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音乐生活之中。音乐体裁的分类一般按作品的“文化圈”、表演形式、结构篇幅和其它外部特征来划分。

常见的音乐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根据音乐作品所属“文化圈”的不同,分为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外国音乐与中国音乐、欧洲音乐与亚洲音乐等;再分之,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等。

根据表演形式或音色的不同,分为声乐与器乐两大类。声乐又根据演唱形式的不同分为独唱、重唱、齐唱、对唱、表演唱、组歌与合唱等。继分之,独唱又分为: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男低、女低。再分之,女高又分为:花腔女高、戏剧女高、抒情女高等。还可以根据唱法的不同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种。

器乐作品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继分之,独奏又分为:小提琴、钢琴、二胡、琵琶独奏等。还可以根据演出形式的不同分为:交响乐、管弦乐、室内乐、协奏曲等;民族器乐也分为:吹打乐、丝竹乐、锣鼓乐等,这些乐种结合地方特色又形成了门类繁多的音乐体裁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山东鼓吹、西安鼓乐、福建南音、河北吹歌等。

根据场合及应用功能的不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祭祀歌、酒歌、婚嫁歌、恋歌、丧歌;用于国家仪典的国歌、部队行进时的军乐、跳舞用的舞曲、学习用的练习曲、公共场所使用的背景音乐、宗教活动使用的经文歌、弥撒曲、众赞颂等。

根据乐曲的结构类型及发展手法分为:短曲或小品、组曲、回旋曲、变奏曲、奏鸣曲、奏鸣回旋曲等;

根据乐曲形成的历史过程分为:古奏鸣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成熟时期的奏鸣曲、固定低音变奏曲、装饰变奏曲、自由变奏曲、小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古组曲、新组曲等;

根据表情性格分为:叙事曲、抒情曲、进行曲、颂赞歌、哀悼歌、谐谑曲、夜曲、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等。

根据节奏、节拍及表现特点分为:华尔兹、波尔卡、波洛乃兹、加沃特、吉格、萨拉班德、恰空、爵士、重金属、朋克、滚石等。

根据调性分为:有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两种。

根据写法分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两种;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复调音乐又分赋格曲、创意曲、卡农曲等。

根据时代西洋音乐习惯上分为:上古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罗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印象派音乐、先锋派音乐等;中国音乐习惯上分为:古代音乐(传统音乐)、近现代音乐等。

 

 四、怎样欣赏音乐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那么,欣赏音乐则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欣赏音乐通常分为: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阶段。要么运用官能、感情与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首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作曲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性格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同样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莫扎特由于长年的畸形的演艺生涯,使他格外的呼唤人性。因此,他的音乐清澈透明,富有表情。贝多芬一生磨难多多且处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所以他的音乐多具有史诗性特点,如《英雄》、《命运》、《合唱》交响曲等,它以充满强烈生命欲望的音响,用英雄胜利凯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生、对世界大同美好未来的向往。

2、掌握各民族音乐语言的特征

一切艺术创作都根植于民族。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有的精炼,有的夸张,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狂放不羁……俄作曲家格林卡说:“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熟悉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对于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写作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3、注意作品的标题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如《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贝多芬用标题注解了这部作品的主旨:人与自然的协和与统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它那优美动听、如泣如诉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故事。“非标题音乐”在欧洲叫“纯音乐”,这种音乐的标题本身,没有体现出标题属性,如《G大调奏鸣》。也就是说,标题中的文字没有说明音乐将要表达的内容、形象及情感特征。标题音乐对于一般欣赏者来说,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因为在欣赏音乐之前标题已明示了音乐将要表达什么,标题本身起到了一种导航性作用。这类音乐最大的弱点是它事先给了你一个框架,有了这种约束是无法展开你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去领略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而非标题音乐则不然,因为标题本身没有说明音乐将要表达什么,加上音乐形象与音乐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使音乐的表达始终处于一个是与不是之间的审美流程当中。怎样捕捉音乐形象,怎样体味音乐情感,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性地欣赏这类音乐作品,需要一个长期的音乐积累过程才能获得。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

果戈里说:“世界上三个美丽的女皇,怎样来比较呢?感性的迷人的雕塑使人陶醉,绘画引起静谧的欢乐和幻想,音乐则引起灵魂的激情和骚动。”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音乐已经响起……

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用美的心灵与上帝对话吧!

相关链接